- 最新圖文
榆中縣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實現土地收益跟農民收入“雙提升” | |||
| |||
瓜農喜迎豐收 “以前沒啥地方去,村里人晚上只能呆在家里?,F在村里的健身廣場漂亮又寬敞,大伙每天能在廣場上嘮嘮家常、跳跳舞,日子一點不比城里差!”9月12日,馬坡鄉羊上村村民牛品榮高興地告訴記者,跟以往相比,這幾年村容村貌有了明顯好轉,農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了。 這只是榆中縣農村通過改革實現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。多年來,榆中縣深入推進農村改革,堅持將農村“三變”改革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,在現行農業經營體系中求變,在全面釋放改革紅利中求好,在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中求效,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農村改革,充分釋放鄉村發展活力,為全縣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不竭動力。 全民參與“三變”改革——鄉村振興增添“硬”實力 自農村“三變”改革在榆中縣全面推開以來,18個鄉鎮236個行政村全部參與其中,參與農戶達27739戶,其中貧困戶3882戶。在農村“三變”改革中,全縣承接主體共455家,龍頭企業44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411家,帶動農戶入社3205戶。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,農戶入股分紅達2447萬元,其中貧困戶獲益1233萬元、村集體經濟增長990萬元。 榆中縣在推進農村“三變”改革中,狠抓項目落實,以產業奠定“三變”基礎,通過完善落實縣列重大項目督導機制,以縣列重大項目落地落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。在實行領導包抓責任制的基礎上,為有效確保重大項目穩步推進,成立了18個“一體化”督導組,壓實鄉鎮村社主體責任,全面推動農業重點項目建設任務落實。截至目前,華沁元尾菜資源化利用項目已完成投資5760萬元,建成了3條尾菜壓榨固液分離發酵生產線,日處理尾菜1500余噸;“粵港澳”大灣區菜籃子專供基地項目已經完成投資2800萬元,建成了露地蔬菜標化示范基地300畝,鋼架大棚100座、蓄水池2座;沁園春藝術花海田園綜合體項目完成投資2300萬元,完成1.1萬立方米蓄水池和有機肥枓廠建設;榆中宏鑫中藥材種植基地及中藥飲片加工項目完成投資1781萬元,建成儲藏庫,完成加工車間設備安裝,引進初加工生產線一條;黃蒿灣萬畝高原艾草標準化種植基地與萬噸倉儲中心項目完成投資1363萬元,建成艾草種苗繁育基地、寒旱區藥用植物園、艾草種質資源圃及艾草加工生產線一條。這些涉農工業項目的建成投產,為榆中縣農村“三變”改革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。 為打好深化農村改革的“組合拳”,釋放發展新活力,榆中縣圍繞調動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,在高原夏菜種植區,大力推廣榆興農莊“互聯網+設施農業”和康源公司“集團連市場建基地帶農戶”的工廠化產業訂單發展模式;在養殖業方面,大力推廣芳美合作社“母牛還犢+分散育肥+托管養殖”和蘭州聚鑫生豬養殖有限公司“支部+龍頭企業+農民合作社+農戶”利益鏈接帶動模式;在北部山區,大力推廣宏鑫合作社“規模流轉、集中種植、全程參與、延伸鏈條”中藥材產業開發新模式和“統一技術、分散種植,統一加工、集中銷售”的百合產業發展模式;在東部馬鈴薯種植區,大力推廣“小流轉+大服務”利益鏈接模式;在近郊中部區域,大力推廣田園綜合體綜合開發鏈接帶動模式,帶動4.2萬戶農戶及貧困戶參與全產業鏈發展。 產業聯盟是近年來榆中縣農村改革中的新特色,按照“政府引導、市場運作,企業主導、帶動農戶”的方式,圍繞“有實體、有基礎、有能力、有溫度,能組織、能示范、能帶動”的“四有三能”標準,推動組建了高原夏菜、中藥材、肉羊、肉牛、百合等9大產業聯盟,充分激活產業聯盟承接重點項目、連接終端市場、帶動農戶發展作用,實現資源共享、信息互通、市場共建。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——鄉村發展活力全面激發 近年來,榆中縣通過完善公共基礎設施、騰出村集體經濟用地、增加耕地指標等改革后,實現宅基地、農業人口“雙轉移”,耕地面積、土地收益“雙提升”。 在推進產權改革中,榆中縣通過科學確認成員身份,極大地保障了群眾的合法權利。按照尊重歷史、兼顧現實、程序規范、群眾認可原則,在統籌考慮、綜合平衡戶籍關系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、集體積累貢獻等多種疊加因素的基礎上,通過民主協商機制,以村(組)為單位,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10.58萬戶,39.75萬人,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得到群眾支持和擁護,切實捍衛了廣大農民的合法權利。全面開展了股權量化,完成制定章程、成立機構、登記賦碼頒證268個村,頒證率達到100%。完成股權設置集體股0.75億元、個人股3.37億元,頒發股權證書10.58萬本等改革工作。 榆中縣融合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在深入調查研究、廣泛征求成員單位意見建議的基礎上,縣委縣政府制定印發《榆中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督查督辦制度》、《榆中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制度(試行)》等指導性文件和規范性制度26個,并以縣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實施了《榆中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議事規則》,以縣委辦公室、縣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實施了《關于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管理的實施方案》,進一步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定位,促使改革取得了豐碩的制度成果。同時,選擇集體經濟基礎好、群眾積極性高的城關鎮李家莊村,小康營鄉浪街村,夏官營鎮高墩營村等10個行政村先行先試,率先開展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,成立10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,設置集體股5183股,股本總額1385萬元;設置成員股24407股,股本總額6226萬元。 榆中縣今年上半年已完成20個鄉鎮268個行政村土地確權“回頭看”整改,順利通過國家數據庫匯交工作。共計糾錯農戶數10620戶,新增確權面積7838.58畝,糾錯土地經營權證書10620本,新增承包方1045戶。 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,和諧穩定的農村源于深入民心的改革和綜合治理。榆中縣在深化農村改革過程中,讓沉睡的土地“活”起來!實現土地收益跟農民收入“雙提升”,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,發揮自治“消化矛盾”、法治“定分止爭”、德治“春風化雨”的作用,走鄉村善治之路,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。 (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貴智 文/圖) | |||